首页*蓝狮在线登录*平台注册
全站搜索
  • 蓝狮在线注册
  • 蓝狮在线登录
  • 蓝狮在线招商
  • 公司地址:山东省招远市蓝狮在线集团公司

    湾区文娱深调研九章戏曲:粤剧如何创新传承与破圈?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11-06 09:56

      “名家在前面带路,小粤迷稳稳地扎起马步,蔡李佛拳挥起来,你一拳,我一拳,粤剧文化强起来。”这是今年暑假期间,记者探营“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粤剧夏令营”时看到的景象。40名9岁-12岁的“小粤迷”,从135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开始了为期10天的粤剧夏令营生活。彼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副团长吴泽东,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服装)秦志力等粤剧名家们正在教授小营员们粤剧基本功和基础知识。

      近年,随着社区粤剧非遗少年宫试点的创建、非遗特色课程的设立以及粤剧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少儿粤剧课本剧的推广普及,粤韵新苗不断茁壮成长,粤剧薪火兴旺传承,使得粤剧文化不断深入人心,习粤剧、赏粤剧风气渐浓。

      与此同时,粤剧传承人不断打造精品剧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无数殊荣。《白蛇传·情》摘得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大奖,《南越宫词》夺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上“最佳戏曲片奖”。《三水女儿·红头巾》则斩获了第14届广东省艺术节最高奖项——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大奖。这些无一不在验证粤剧的影响力。

      近段时间,南都娱乐记者聚焦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走访发现,粤剧文化艺术之所以生生不息,既得益于岭南地区广泛而良好的群众基础,也离不开粤剧人持之以恒地创新创造。同时各级各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培养更多传承人,也是扩大粤剧社会影响力重要的抓手。

      地域文化是戏曲艺术赖以兴发、生长的母体。一如其他地方的戏曲,粤剧,历数百年经久不衰,还保有生机盎然的发展活力,和它所处的岭南地域的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岭南地处南海之滨、南岭之南,因通江达海而内外兼容并包。受多种戏剧的碰撞与融合影响,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故而形成了这种独具南国韵味的地方剧种“粤剧”,当地人俗称“大戏”。诸如庆典、酬神、祈福等民间仪式都离不开大戏助兴。“南国红豆”生于斯,长于斯,数百年来,一直立足本土,博采众长,自成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009年,粤剧被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种。

      目前,粤剧还是粤港澳三地的重要文化交流桥梁,而三地合作也带动了粤剧的发展。据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介绍,香港的剧院每天晚上至少有6场粤剧演出,广州粤剧院出产的粤剧经常在香港、澳门剧院上演,与港澳剧院合作模式也已从排演走到了共同创作。据悉,自2012年以来,佛山粤剧院连续7年与香港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了《李清照新传》《金石牡丹亭》等粤剧精品剧目,深受香港市民喜爱。

      缺乏观众本来是传统戏剧传承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大概是在20世纪末,曾经万人空巷的演出盛况,也经历过一段“冰霜期”,原先深入田间地头深受街坊喜爱的搭台唱戏看戏模式骤然冷清下来。勇于创新、创造的粤剧人迅速找到新的生长空间,他们装载上戏服、道具,远赴海外为华人华侨吟唱起乡愁记忆。一时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古老的粤剧渐渐成为萦绕在天涯海角的湾区人们耳畔的乡音,因此重获关注,重新迎来全新、更大的舞台。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告诉记者,“粤剧的发展难题不是没有观众,相反它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喜爱粤剧,并且养成走进剧场听戏的习惯。”

      针对这个问题,粤剧人一边“下南洋”把戏送出去,一边通过打磨内功、创新演出形式,打造新粤剧,留住新观众。经过新时代的系列创新探索,粤剧人对于粤剧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戏曲活态化生存提供了诸多启示。比如早在2000年12月,红线女就提出了把传统剧目改编成动画电影的构想。她仔细研究了迪士尼的卡通片《狮子王》与《花木兰》等,尤其喜爱《狮子王》,更到纽约百老汇观看舞台歌剧《狮子王》,学习该剧把经典的卡通画面搬上舞台的经验。首部粤剧4K全景声电影《白蛇传·情》的出现更是刷新了中国影史最高戏曲电影票房纪录,带领中国戏曲电影走入“大片时代”。今年,继《白蛇传·情》之后,粤剧《谯国夫人》也被改编成电影,再次展现了戏剧+电影这种跨界演绎的独特魅力。

      进入新时代,粤剧正在越来越多地触达流行文化,与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游戏发生跨界,把网游《剑侠情缘》与粤剧相融合推出了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诞生了以卡通动画为表现形式,或以动漫游戏取材的跨界粤剧;举办“剧·说”交响音乐会,北上东行巡演,掀起粤剧观演热潮;把江门独特的文旅IP碉楼编排成一部粤剧,赋予粤剧文化新生气等等。

      除了跨界合作外,粤剧自身也在不断自我革新,今年7月,新编粤剧《独立团长》首演,专家称其“改变了80后对传统粤剧的看法”。一种与其他现代化形式体裁结合而生、但与传统粤剧面貌差异较大的创新型粤剧频频破圈。

      惊喜的是,渐渐地不仅那些流失过的观众又重新回到了戏院,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新的社交场景种聆听和欣赏粤剧。自2022年底以来,广东粤剧院演出呈现“井喷式 ”态势,2023年仅春节演出近40场,不到半年时间演出近150场,市场反响热烈。

      春色满园,能否持续性繁花似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根植于当下的社会土壤并有机融入现代社会。”济南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少峰认为,追求活态传承的非遗不能脱离现代生活和文化而存在,一项非遗仅在几个传承人中“孤芳自赏”式地传承或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与世隔绝”式的传承,而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几乎毫无交集,并非我们保护非遗的初衷,也不是非遗保护的长久之计。

      戏曲归根到底是角儿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保护与活化的关键在人。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说,人才是戏曲传承发展的关键,但人才断层是我们全国戏曲界普遍存在的难题,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普遍间隔要20年左右,“如何培养德艺双馨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出人才能出戏。对此,粤剧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抵御多元文化冲击以及如何找到适合当代需要的发展新路径:从传统的以师带徒、口传心授到后来的名家收徒传再到艺戏校教育、开办粤剧基地等多种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既有传统的坚守和传承,也有确保粤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所做出的改革创新。

      以广东粤剧院为例,近年来,为了激发院团活力,培养行当齐全、梯队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广东粤剧院以“提升一批、成全一批、培养一批 ”为目标,开展演出团优化整合,坚持守正创新,重视粤剧“传帮带 ”,借此来破解人才断层的现状难题。

      “提升一批”即指成立了梅花奖演员粤剧工作室,梅花奖演员不再局限于某个演出团体,将根据剧院的重点艺术创作和重点演出项目,灵活参与到两个演出团的演出,每年根据各自的艺术特色牵头打造项目,进一步扩展个人艺术发展空间,扩大高尖端人才的艺术影响力,同时也要承担“师带徒”以及指导青年演员的绩效任务。

      “成全一批”则是指他们会把艺术上相对成熟的优秀演员调整到一团,定位是坚持经典名剧的打磨和精品剧目的创作,在传承中创新,让成熟的演员尽快成名成家,打造实力名家名团。

      “培养一批”是指把正在成长中的优秀青年演员调整到二团,定位是坚持创新实践中寻求突破,以青春之姿重现经典名剧,为新人新作提供创作实践平台,主打新国风粤剧潮流。

      据曾小敏介绍,在进行院团优化整合的同时,他们还通过每年的业务考核、举办剧院的青年演艺大赛等方式促进艺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复兴粤剧文化从娃娃抓起。”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粤剧夏令营营长冯维纲说。通过向青少年儿童宣传普及粤剧知识,让更多的人从小喜欢当地戏曲文化,更有助于粤剧薪火传承。

      今年6月10日,由广东粤剧院与荔湾区青少年宫合作共建的首个“广东少儿粤剧团”成功揭牌,探索依托专业剧院平台打造高水平少儿粤剧团队,开启了少儿粤剧传承发展之路。

      近几年,广东粤剧院和荔湾区青少年宫紧密合作,在粤剧艺术的保护于传承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2021年9月起,广东粤剧院就首度与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合作开展粤剧常规培训课程项目。广东粤剧院重新整理编排了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新生一年级、二年级共5个粤剧班级的常规培训课程,为零基础的少年儿童开展粤剧基功课、唱功课的培训,使得有粤剧潜力的苗子不断涌现出来。

      曾小敏称:“青少年是传承粤剧的新鲜血液,是粤剧未来的希望。在广东少儿粤剧团,广东粤剧院与荔湾区青少年宫将联手推进少儿粤剧传承工作,充分发挥粤剧院名家艺术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少儿提供更广阔的粤剧展示平台,为粤剧繁荣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积极影响。”

      为进一步促进少儿粤剧的发展,提升少儿粤剧教学水平,广东粤剧院与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还联合开设了“粤剧剧目课”“创编新剧”等课程,由广东粤剧院的名家新秀联手,以区分行当的方式对热爱粤剧的少年儿童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并联合开展剧目的编排,不断挖掘、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南国红豆的内涵,扩大其影响力。

      2020年春季,在广东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得益于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的资助,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联合广东粤剧院共同开设了广府粤剧班,探索推出现代学徒制。

      该班是首个省级戏曲表演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主要的授课方式为“师带徒”,学生是广东粤剧院“粤剧进校园”项目的主要演职人员。老师方面,特意邀请了国家二级导演梁松峰、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袁东艳和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罗志旋作为特聘教师,组建了以蒋文端、彭庆华、文汝清、郭建华、岑海雁、黄春强、黄燕等粤剧名家为主的教师团队,设置了近2000课时的课程,包括《粤剧唱功》《粤剧剧目》《粤剧基功综合课》《粤剧演绎》《综合实践》《戏曲创编》等。

      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今年8月29日,广府班学员走进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带来了精彩的演出,社会反响热烈。用曾小敏的话说,“‘广府班’就是我们拓宽粤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据了解,“广府班”14名学子在广东省第十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粤剧赛区)共获得14个奖项。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2021广东‘非遗进校园’十大精品案例”奖。

      粤剧传承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与各大高校的密切合作。剧院有丰富市场化的经验与优势,高校有学术研究基础,二者可以携手在粤剧人才培养、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粤剧表演及粤剧音乐艺术教育实践、粤剧培训、粤剧动漫创作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并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共同推动粤剧品牌做大做强。

      8月30日下午,广东粤剧院与广东开放大学“共建粤剧传承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一楼粤书吧举行。“此次合作是强强联合,为粤剧的传承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合作模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杨树出席活动时表示,希望双方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创造更多优秀的成果。

      2017年,广东开放大学戏曲表演艺术专业首次招生,在国内率先开启了开放教育培养戏曲人才的先河,据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刘启宇介绍,5年来,为广东戏曲界培养了300多位戏曲人才。

      “如果把粤剧比作一个生产产品的车间,不同的车间负责的工作不同。如果剧院是负责前线生产的演出、创作单位,那我们学校就是研发部门。研发产生的技术的元素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需要根据过去粤剧发展的几百年的文化基础来创作,这就是做好粤剧教学的意义。”调研采访时,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院长邓志驹这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这家粤剧学院于2023年3月正式成立,是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下设的一个二级学院。虽然学院是新成立的,但它的传承由来已久,前身是于1958年成立的原广东粤剧学校,首任校长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白派”创始人白驹荣。初始为广州老艺人粤剧团附设少年演员训练班,后称广州粤剧学校。1960年正式更名为广东粤剧学校。

      据邓志驹介绍,几十年的办学历程,多位杰出校友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殊荣,如粤剧名家郭凤女、陈韵红、蒋文端、琼霞、曾小敏与“二度梅”得主欧凯明等等,还有些成为名编剧、名导演、名音乐家或舞美设计名家,更有不少学子旅居港澳海外,仍不遗余力地授艺收徒,热心推动着粤剧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据悉,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目前是全国唯一培养粤剧人才的高职院校,设有戏曲表演、戏曲音乐两个专业,开设华南地区第一个戏曲类长学制试点专业戏曲表演专业八年一贯制。

      舞台之外的校园里,9月23日恰是学院大专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学校里处处挂着“欢迎新同学”一类的迎新标语,粤剧学院特意搭了一个导引棚,迎着初升的朝霞,来报到的新生络绎不绝,又一股新鲜血液即将在这里汇入汇聚,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里,这里也会再出一个新的“明日之星”。

      该校粤剧学院党总支部书记郑东向南都记者介绍了新成立的粤剧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将整合资源,助力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根据国家尤其是粤港澳三地经济文化发展对于戏曲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继承、创新精神和较强舞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粤剧人才。”

      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与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香山粤剧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长期与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开展美育进校园、粤剧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每年社会实践高达100多场。郑东说:“粤剧的发展不是一家的事,是我们大家的事,传承和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一代代粤剧人薪火相传,既继承了粤剧的经典元素和技巧,也创造了粤剧传承的新形式和内容,为粤剧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让传统戏曲进得了梨园,上得了音乐厅,还能入得了银幕,粤剧的探索依然在路上。

    相关推荐
  • 2023世界服装大会时尚面料创新会议11月召开
  • 湾区文娱深调研九章戏曲:粤剧如何创新传承与破圈?
  • 全国优秀音乐剧《平箫玉笛》在贵阳首演
  • 跨国民间达人讲述中轴情缘 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 科大来了 走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 中国神话是一条文化大河
  • 如何把基础款穿出高级感?掌握这4点技巧很关键简约舒适又美观
  • 新裁宋服惊艳千年永宁看设计创新者决战“宋服之冠”
  • “洋大师”当导师 2024天下互助卒业安置国际使命坊启动
  • 冷常识+1:全部人冬天盖被子的次第大体向来是错的
  •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